2017年是贯彻落实“十三五”规划任务的关键之年,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,是农业市场化与信息化工作全面破局的决胜之年。市场信息系统要以习近平总书记“三农”思想为根本遵循,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、五中、六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、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,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和“四推进、一稳定”目标任务,创新工作思路,创新工作方式,创新工作手段,聚焦重大活动、政策落实、重点项目和业务基础,更加注重以信息化的手段和市场化的方法推进工作,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,推动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品牌化工作再上新台阶。 一、紧盯重大活动
(一)中国农业展望活动。支持中国农科院继续举办中国农业展望大会,提升会议档次,扩大会议影响,发布《中国农业展望报告(2017-2026》,推动完善中国农业展望制度;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,积极参与FAO-OECD《世界农业展望》编制工作,提升我国在FAO、AMIS、AFSIS合作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。
(二)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博览会。创新会议组织方式,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会议筹办,采用展览展示、互动体验、论坛研讨、交流推介、对接洽谈等多种方式,全面展示“互联网+”现代农业阶段性发展成果,力争办成农业信息化领域的“广交会”。
(三)农业品牌推进年系列活动。印发《农业部关于2017年开展中国农业品牌推进年工作的通知》,发布《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发展的指导意见》,筹备召开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大会。指导相关单位召开粮油、果蔬、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品牌活动,推选一批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、企业品牌和特色产品品牌。指导部相关单位、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办好品牌推介活动,结合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,做大做强农业品牌。
(四)第十五届农交会和首届茶博会。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,全力办好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;联合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国际茶叶(春季)博览会,委托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中国国际茶叶(秋季)博览会;加强与各省政府沟通与合作,共同办好地方农业展会;加强对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展会监管,提升办展能力和水平;继续支持组团参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展会,鼓励农产品走出去。
二、紧盯政策落实
(五)强农惠农政策协调。按照“市场定价、价补分离”的原则,积极推动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,继续完善水稻、小麦最低收购价制度,推进玉米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改革,调整完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,统筹推进东北地区大豆补贴政策,积极参与粮油糖等重要农产品总量平衡与进出口调控,配合发改委、粮食局等部门做好粮食收购有关工作,防止农民“卖粮难”。
(六)“菜篮子”市长负责制考核意见。组织召开“菜篮子”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,细化分工任务,联合印发《“菜篮子”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实施细则》,下发“菜篮子”市长负责制考核通知,做好政策解读和调研督导。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研究制定“市民满意度”指标评价体系,继续做好 “菜篮子”产品延伸绩效管理试点工作。开展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试点工作。扩大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试点范围,认真总结2016年6个城市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,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,指导新增试点城市制定试点方案。
(七)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。加快文件起草工作,推动文件尽快出台。大力推动贯彻落实,广泛宣传解读,明确工作目标,细化任务分工,积极争取项目和工程支持,建立部际协调机制,加强部省协作,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。
三、紧盯重点项目
(八)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。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以重点品种全产业链数据的采集、分析、发布、服务为主线,以数据资源共享为突破口,统筹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平台系统应用,结合农业部政务综合管理系统推进信息资源整合,在农业部网站一个窗口下开辟数据频道,打造面向农业生产经营者的重点农产品“一网打尽”式农业信息集中发布平台。
(九)信息进村入户。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,先期选择5个省份开展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,鼓励其他省份自行开展示范,不断创新信息进村入户推进机制,完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体系,加快构建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公益平台,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和监管体系,力争到年底建成8万个以上的益农信息社。
(十)市场体系建设。指导相关单位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大数据平台建设,对已启动的国家级市场加强指导,加快培育新的市场;继续推进田头市场建设,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,协同相关部委推进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。
(十一)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。新增2个省份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,配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,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。推进物联网节本增效交流,促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应用。开展2017年度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认定工作。
(十二)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。创新协同工作机制,加强与中国气象局等单位合作,在全球农业数据调查渠道、调查内容、研究方法等方面开展共享共建。适时开发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。推动国家农业数据中心、海外农业数据中心建设,完成监测指标体系设计,强化队伍支撑,夯实各项基础。探索推出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新产品,与农业展望报告、供需平衡表、月度供需形势分析报告、批发价格200指数等形成系列化信息服务产品体系。
(十三)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。继续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工作,开展评估和经验推广,探索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的有效模式和途径。继续开展北京、重庆以消费为导向的生猪全产业链数据监测试点,推动生猪全产业链数据采集、数据分析和发布服务。
四、紧盯体系基础
(十四)信息统计。加强现代化服务型农业监测统计体系建设,更加注重数据质量和真实性,更加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,更加注重统计数据深度分析。在充分考虑结构调整、农产品区域布局优化的基础上,开展统计基点布局优化调整,提高监测统计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。加强对市场热点、焦点问题以及关键农时季节的跟踪分析,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。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采集工作,发布“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”。配合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。
(十五)监测预警。强化监测预警模型和技术支撑,发挥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(CAMES)和中国农产品供需分析系统(CAPES)的重要作用。深入推进14个品种的全产业链信息分析预警试点工作,形成部省联动分析预警工作格局。完善中国农产品供需平衡表制度,加强与气象、遥感等机构合作,新增稻谷、小麦、生猪三个品种的供需平衡表研究编制,紧盯关键时点重要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,围绕农业调结构重点品种供需变化,加强实地调研、形势研判和信息报送,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。
(十六)都市现代农业。继续开展大中城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评价,编制《全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报告2017》,全面修订指标体系,科学合理评价35个大中城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,并通过新闻发布会等方式进行宣传。结合我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,谋划都市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,制定建设方案,完善指标体系,力争将都市现代农业先导区纳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当中。
(十七)营销促销。密切关注农产品产销动态,加强对市场协会等社会团体工作的指导,组织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;加强产销舆情监测,及时协调解决重大的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。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,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,组织大型电商平台与优势农产品主产县开展对接活动。
(十八)研究储备。围绕农业市场化、信息化和品牌化发展前沿问题,组织开展重大政策、重大项目研究,形成系列政策储备,夯实工作基础。
(十九)能力建设。加强调查研究,推动各级农业部门加强组织机构和业务能力建设。组织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,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,开展最受农民欢迎的APP和手机评选。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和农业信息化标准建设,开展农业信息化延伸绩效考核工作。
五、组织保障
一是加强党的领导。推进机关党的建设,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,推广完善“接地气”支部工作法,积极参与我部“百乡万户”“接地气、察民情”调研活动。加强反腐倡廉建设,强化纪律约束,修订完善有关工作制度,提高防腐拒变能力。二是坚持创新驱动。敞开思路,创新理念,整合政府和市场各方面资源,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,创造新的工作模式。三是注重系统联动。从事业共同发展的角度充分调动部省市县各级农业部门力量,丰富基层体系工作手段,强化市场信息体系工作职能,打造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,形成协作共赢的工作合力。四是强化底线意识。创新工作模式,既注重调动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,又不越纪律红线,打造“亲”“清”新型政商关系。
|
[ 关闭窗口 ] |